薄荷bohe

魏无羡事业粉,江澄一生黑

关于家规与自由

人是生而自由的,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

——卢梭

 

蓝思追责备道:“景仪,怎么能背后这样叫人。”

蓝景仪辩解道:“我明明当面也是这么叫的。”

很多评论说蓝景仪是个非典型的蓝家人,实际上,恰恰相反,他get到了身为一个蓝家人真正的精髓所在。

无规矩不成方圆,而规矩之内皆自由。

四千条家规看上去很多,实际上与要守成千上万条法律的现代人相比完全不够看,所以……蓝景仪有自己的个性,这很奇怪吗?蓝家人出情种,因为家规自幼诵读,牢记于心,家规并不禁情种,而法无禁止皆可为。

(这也是为何蓝启仁总是要修家规的原因,不是吗?)

繁琐的家规不会扼杀个性,明确的边界反而能够保护一个人的自由,就像规划好了道路网,才能自由地驰骋。

蓝思追在莫家庄面对鬼手的生命威胁,他能够心一横,决定让蓝氏亲眷子弟们死守等待救援。如果鬼手当真造成了蓝氏子弟的死亡,蓝思追不会因为他的决定而受到责备,因为他的判断依据是家规有云:“不可见死不救”。

 

记得刷书评时,看到讨论说:WiFi九岁入江家,十多岁才释放天性,看似放浪形骸的行为实际是在试探大人们的边界。

这个“边界”的形容,令人印象深刻。

江枫眠在任的江家,是个看似自由的乌托邦,只有一条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家训,喝酒、射风筝、打山鸡,看上去怎么都行。

但实际上,并不是这样。

规则并没有写下来,却自在人心之中。

比如我常常在评论区看到有人说,WiFi比继承人强,这样让继承人没面子。再比如,番外少年WiFi不服气地说,凭什么一起干坏事,只打我一个?

不是没有规则,而是“我”才是规则。

——

在晋国赵鞅铸刑书之前,古代刑法不公之于众,因为这样可以做到“天威难测”,使民众不知刑罚之内容,以达到威慑的目的。

以法行刑比较完善的最早见于法家,其中商鞅变法为代表。尽管秦朝法律残酷,但民众得知法律所规定的内容依法行事,统治者有法律约束不再任意执行刑罚。

 

这段话是我认为为何蓝家是最适合历尽千帆的魏无羡加入的一个集团。

那就是明确、客观的权威规则体系,才能真正让人有脚踏实地的安全感。

有人说,蓝启仁不待见魏无羡。

但他的不待见并不是随心所欲的,他的规矩都刻在云深不知处门口的规训石上,且他的行为是可预测的。

无端哂笑得到的是一个难看的脸色,不守作息规律会遭遇抄书N遍的处罚,教人喝酒会被打板子,但见义勇为,他会说:“本该如此。”

这就足够了。

 

而令人惊喜的,其实是蓝忘机在魏无羡死后十三年来的转变。

他从一个对几千条家规有强迫症的小古板,真正领会了家规缺失的另一面:规则与规则之间也是有层级之差的。

比如不准喝酒、不准无端哂笑这些小节,与不准见死不救这种关于做人的要求,是不同的。

不守小节,不代表他是奸邪,所以他会对初见面的修鬼道的莫玄羽微微示意,感谢他行正义事,救了蓝家小辈一命,而不是不由分说地认为他应该被度化、灭绝。

由他教养的下一代蓝氏小辈,他们的个性会更舒展,氛围会更轻松。

 

蓝忘机看了看他, 似要说话, 魏无羡立刻道:“好啦,我知道了。不可疾行, 不可喧哗, 不可啥啥啥,是不是?放心, 这次我跟你回来一定诸事小心小心又小心, 不犯你们家规训石上面任何一条家规。尽量。”

蓝忘机不假思索道:“没事。犯了也……”

蓝忘机似是这才发觉方才脱口而出的话大有不妥, 扭头片刻, 这才转回来, 肃然道:“……没有。”

 

其实,含光君不是被爱情冲昏了头脑,放纵道侣随意犯禁,而是他知道魏无羡虽不拘小节,但做人方面他并不是个出格之人。

有多少人被魏无羡放浪形骸的表象所迷惑,以为他是个无风三尺浪的皮猴子?

在我看来,他这么顽固地死守江氏家训,从不为利益、自身安危、个人喜恶而改变做人原则,是个再端方不过的正人君子。


评论(89)

热度(1665)

  1. 共50人收藏了此文字
只展示最近三个月数据